長江商報消息 近年來,一些投資者在參與現貨平臺投資時賠得血本無歸。因此,一定要擦亮眼睛,謹防落入非法期貨交易的陷阱。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通過發(fā)展會員或者代理商招攬客戶,在其搭建的電子交易平臺上,以貴金屬、農產品、原油等為交易對象,通過集合競價、連續(xù)競價、電子撮合、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實行標準化合約交易。從交易模式看,這類地方交易場所采用期貨市場特有的交易、結算及風險管理制度。比如,這些交易采用保證金制度,以小博大,即以1∶10至1∶200不等的杠桿比例交易,放大了參與者的投資風險。又比如,采用雙向交易模式,允許賣空,但基本無實物交割,與現貨市場完全脫節(jié)。更有甚者,有的還實施每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和強行平倉制度,并通過收取各種交易費用獲利。但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未經中國證監(jiān)會批準取得合法期貨業(yè)務資格的,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從事期貨交易。
對此,投資者應當保持高度警惕,謹防上當受騙。首先,應掌握基本法律常識。證券期貨行業(yè)是特許行業(yè),從事證券期貨經紀業(yè)務、投資咨詢業(yè)務以及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機構必須取得證監(jiān)會批準的業(yè)務資格,現貨交易場所不得從事期貨交易。投資者從事期貨投資時,應選擇在證監(jiān)會批準的具有期貨經營業(yè)務資格的合法機構開戶,選擇合法期貨交易場所的上市品種交易。
其次,應掌握基本投資常識。風險與收益往往成正比,絕沒有無風險的高收益。對于口頭或書面的低風險、高收益等收益承諾和宣傳“話術”,投資者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投資者不要輕易劃付資金到個人賬戶。不法分子往往以效率等理由誘導投資者將款項劃入其本人個人賬戶或員工個人賬戶,而不是公司收款賬戶,投資者一定要注意識別和防范。
再次,要善于收集證據,通過合法途徑維權,F貨交易場所由地方政府審批,由地方政府負責監(jiān)管。投資者發(fā)現上當受騙后,要注意收集證據,向當地政府金融監(jiān)管部門反映,如涉嫌詐騙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經濟日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