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提起B(yǎng)股,也許很多人會感到陌生。這也難怪,由于其融資功能衰退,交易冷清,很難獲得大資金的青睞,也就逐漸被投資者遺忘。
B股作為當年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試驗地,現在它的這項功能已經分解到其他市場,這使得它本身的生存也成了問題。于是B股的改革,也就成為當今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遠的不說,隨著越來越多內地企業(yè)選擇香港上市,當初為境內企業(yè)吸收海外資本并提供交易而設立的B股,其地位迅速為H股取代。如此,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的B股該如何發(fā)展呢?
2001年采取的措施是向境內投資者開放,結果大量境內資金涌入B股,使得本已經沉寂許久的B股一下子火爆起來,股指也很快創(chuàng)出了上市以來的新高。但問題在于,由于長期沒有新股發(fā)行,同時產業(yè)整合步子比較慢,B股上市公司普遍質地不佳,這一重大缺陷令這波B股行情更多表現為資金推動下的無序上漲,而沒有多少價值發(fā)現的意義。其結果,只能是在投機到達頂點后的大幅度回落。此后,雖然輿論界還不時出現過有關B股發(fā)展問題的討論,但十多年來始終沒有相應的政策出臺。在缺乏明確預期的背景下,B股也就只能在市場上隨波逐流地運行。
當然,改變還是有的。四年前,一些B股中規(guī)模大、業(yè)績也比較好的公司,如中集B等,通過將B股轉為H股或A股的形式,成功地離開了B股市場。另外,也有些B股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B股,逐步減少B股在總股本中的占比,為最終解決B股問題準備條件。不過,能夠這樣做的公司畢竟是少數,大量的B股公司質量平平,且老化現象嚴重。如何從市場發(fā)展的層面解決問題,在相關政策沒有大的突破之前,一時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其實,今年下半年以來,中央以及各地國資控股企業(yè)的資產整合都有所加快,除了上海以外,其他地方也會有涉及到含B股的公司,這方面的探索與實踐會有足夠的現實意義與示范價值。
不過,真正要解決B股問題,不能靠具體某個公司“自尋出路”式的努力,而是應該有相應的頂層設計與政策安排。B股市場規(guī)模有限,交易也不活躍,并且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從尊重歷史、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前瞻性地提示B股市場的發(fā)展前途,讓投資者形成穩(wěn)定的預期,在現在應該說是能夠做到的。雖然現在解決B股問題,對整個市場的影響并不大,但從中所體現的負責任的態(tài)度,還是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不管未來B股市場被并入到其他市場,或者因為有了新的定位而再獲生機,對投資者,對整個市場來說,都將是一件好事。
(證券時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