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近來,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又迅速飆升。去年注冊制被炒得如火如荼時,殼公司頻頻主動出擊尋求重組,如今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市場已變成“賣方”市場。去年一個“殼”的價值往往只有1億或2億,目前高達10億的不在少數(shù)。
其實,不僅滬深市場的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不菲,某些退市公司的殼也同樣受到青睞。2013年2月“創(chuàng)智5”(即*ST創(chuàng)智)退至老三板后,其籌劃資產(chǎn)重組并尋求重新上市的步伐并沒有停止。2014年,多次沖擊IPO未果的深圳市天瓏移動技術有限公司欲借“殼”上市,別出心裁地選擇了“創(chuàng)智5”這一已退市的“殼”資源。當年創(chuàng)智5重大資產(chǎn)重組即告完成。
伴隨著創(chuàng)智5的重組成功,其股價也從4.91元大幅上漲至18.60元。受創(chuàng)智5的鼓舞,其他有轉板預期個股的股價也大幅上漲,像“花雕1”“九州1”等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的最大漲幅已達40%以上。
對借殼上市的標準,已從此前的“趨同”變成如今的“等同”。但實際上,所謂的“等同”,市場各方考慮更多的都是財務指標方面的考核。而且,由于借殼上市無須漫長的IPO排隊過程,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IPO排隊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因而成為眾多企業(yè)躋身于資本市場的一條捷徑。
基于退市公司本身的特殊性,筆者以為,其借殼上市不應再走重組委的審核通道,而應走IPO發(fā)審委通道,如此才顯得公平,至少對于排隊企業(yè)而言更是如此。對此,早有人呼吁,筆者以為很有必要再度強調。此外,借殼上市不僅應重視財務指標的考核,同樣應該重視借殼方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完善,以及董事會、監(jiān)事會、股東大會運作是否規(guī)范等方面的考核。本質上,這些比財務指標更重要。畢竟,借殼方往往最終會成為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再推而廣之,對于借殼滬深股市主板或中小板公司上市的公司,為維護市場的公平起見,其審核同樣應該走IPO程序,同樣應該重視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審核。由此,才真正實現(xiàn)了退市公司與掛牌公司借殼上市與IPO標準的“等同”。
(上海證券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