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長江航運人講述黃金水道變遷

長江航運人講述黃金水道變遷

2014-05-16 03:13:02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祖孫三代都在長江上跑運輸

“我們一家人,對長江,有難以割舍的感情!边@句話,王超一字一句說得分外清晰。在浩蕩的江水上,爺爺?shù)哪举|船把一批批散貨送達沿江港口,父親用鋼質船運過無數(shù)黃沙和機械設備。如今,在船上長大的王超,也沒有離開長江,合伙開的物流公司,專門運送鋼材。

時代更迭,千帆過盡,王超的成長史,見證著長江這一黃金水道的歷史變遷。

■本報記者 孔慧慧

1980年

為長江航運輝煌所動 欲輟學跑船

說起兒時的經歷以及長江水道更早之前的興衰,王超沒有太多印象,唯獨上世紀80年代的記憶比較深刻。

1978年改革開放,交通部實行了“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極大地解放了長江航運生產力,促進了長江航運,特別是船舶運力的發(fā)展和繁榮,長江航運迎來了高速發(fā)展。

王超清晰地記得,當時姐夫在長江上跑船,運的貨是黃沙,工資根據(jù)跑貨量計算,由于那段時間長江沿線需求較旺,“他一個月就能賺1000塊錢!倍敃r工廠的工人月薪最高也不過百元。

那時正上初中的王超,眼見長江航運的輝煌,為姐夫的高收入而眼饞,甚至向父親提出不上學去跑船的想法,被父親勸阻。

據(jù)介紹,改革開放后,長江水運一直呈上升趨勢。而地處黃金水道中心的武漢,坐擁兩江交匯地利,享有“九省通衢”、“東方芝加哥”等美譽,武漢的水運業(yè)達到高峰。1983年,武漢港貨運量曾高達800萬噸。

1997年

工廠失業(yè)

“長江基因”重回江上

關于小時候,王超的記憶與長江聯(lián)系緊密。三四歲時,他每年都會有幾個月在爺爺?shù)男∧敬隙冗^,當時,爺爺?shù)乃饺诵〈,主要往長江沿線各口岸運送糖、大米、食鹽等小散貨。

七八歲時,父親在新洲一家航運公司上班,每到寒暑假,王超都會跟著父親在船上度過。當時,父親跑船主要運送黃沙、鋼材和機械設備等。

“祖輩兩代都是做長江水運的,我也對水運有了感情!毖垡娭\輸工具的更替,運輸能力逐漸增強,王超的“長江基因”可謂根深蒂固。

1997年,王超在陽邏一家化肥廠上班,無奈行情不景氣,工廠倒閉,王超跟妻子雙雙成了失業(yè)人員。在“長江基因”的驅使下,王超進入了一位親戚開辦的航運公司,主要是跑現(xiàn)場,在碼頭裝卸貨,雖然很辛苦,但王超一做就是四年,而且從未想過退出,“覺得水運這一塊應該很有發(fā)展前景!蓖醭f。

2003年

黃金時期

貨物排長隊等回航

“當時,江邊有長航的船,也有私人的船,但噸位比較大的也就是300-400噸!蓖醭榻B,長江沿線的航船基本兩三年一個更迭周期,發(fā)展至今最小噸位也有600—700噸,大的甚至上萬噸,“船變大了就是發(fā)展,說明貨運量越來越大!

跑了四年現(xiàn)場,王超開始負責貨物和船只的調度,也從普通員工發(fā)展成為了部門經理。在他的記憶中,2003—2004年,長江航運比較輝煌。

王超說,由于貨物在出庫前,要先給碼頭報計劃,而當時出庫的貨物較多,加上從武漢運到上海得花5-7天時間,部分貨物要裝船得提前兩三天排隊,部分船只甚至得提前一個星期聯(lián)系預約,等待回航。

王超介紹,公司剛開始沒有自己的船只,主要做中間代理商,后來覺得行情一年較一年好,就租了一條船,2年后又自己造了一條,至2005年達到頂峰,共擁有7條船,而且基本滿負荷運行。

2011年

自辦公司

一年貨運量達3萬噸

“水運跟國家的經濟相關!蓖醭H有感觸,2008年以來,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影響,長江航運的行情也相對差很多,由于上下游需求減少,運輸量也開始下滑。

王超說,由于公司主要運送鋼材,而經濟危機之后,下游需求減少,加上鋼材業(yè)產能過剩,鋼材業(yè)越來越不景氣,公司業(yè)務量自然減少。

雖然行情不好,但王超對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運仍充滿期待。2011年,他與幾個朋友合伙成立了運輸公司。第一年,公司的貨運量達到3萬噸左右。

他說,雖然鋼材行業(yè)不景氣,但隨著長江水道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未來的政策扶持應該會多一些,加上承接產業(yè)轉移的推進,對未來發(fā)展比較樂觀。

目前沿海的很多產業(yè)正在向中西部轉移,水運未來發(fā)展前景樂觀。但成果還未反饋到運輸環(huán)節(jié)上來,長江黃金水道要發(fā)展壯大,離不開長江沿線產業(yè)的支撐。有東西運輸才會有發(fā)展,希望國家多扶持產業(yè)發(fā)展,通過產業(yè)帶動航運。——王超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zhàn)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