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碧桂園歸母凈利首虧60億毛利率三連降   楊惠妍需應對高周轉后遺癥和質量投訴難題

碧桂園歸母凈利首虧60億毛利率三連降   楊惠妍需應對高周轉后遺癥和質量投訴難題

2023-04-10 08:12:10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立

“我沒覺得碧桂園是家族企業(yè)”,“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職業(yè)經理人”。

在近日召開的2022年度業(yè)績發(fā)布會上,剛接任碧桂園(02007.HK)董事會主席一職的楊惠妍首次亮相,就語出驚人。而據(jù)傳有“在坐記者發(fā)問‘那你憑什么坐在這里’,全場靜默一分鐘”。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并未找到相關現(xiàn)場視頻,對此,長江商報記者向碧桂園相關負責人求證獲悉涉及視頻并不屬實。

但這句話的網傳,或許也代表了不少業(yè)界人士對碧桂園家族化標簽的看法。

顯而易見,楊惠妍是想以這種講話和表態(tài)向外界傳遞她的價值觀,在她看來,她領導的碧桂園是一家具有現(xiàn)代化管理和價值追求的公眾公司。

然而,此番積極言論的背后,是碧桂園已陷入上市16年來首虧、高周轉后遺癥和如何尋找新增長極突圍等諸多難題。

財報顯示,2022年碧桂園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4303.7億元,同比下滑17.7%;公司股東應占利潤虧損60.52億元,同比止盈轉虧,下降約122.6%;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26.1億元,較去年下降90.3%。

此外,近三年碧桂園的毛利率持續(xù)下降,已從2020年的21.8%降至2022年的7.64%。

碧桂園依靠高周轉模式重倉三線以下城市的戰(zhàn)略已失靈,樓房過剩已成事實。受任于危難之時,楊惠妍不僅要努力保住地產主業(yè),還要尋找增長極。

楊惠妍已為碧桂園規(guī)劃三條突圍路徑:重歸一二線城市、代管代建、智能建造。壓力在肩,急盼“新生”的楊惠妍,面臨不小的考驗。

歸母利潤首次巨虧60億

2007年上市至今,碧桂園首次出現(xiàn)全年虧損的情況,也成為TOP10頭部陣營中唯一一家凈利潤虧損的企業(yè)。

公告顯示,2022年碧桂園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4303.7億元,同比下滑17.7%;毛利328.8億元,較去年下降64.6%;公司股東應占利潤虧損60.52億元,同比止盈轉虧,下降約122.6%;股東應占核心凈利潤26.1億元,較去年下降90.3%。

對于巨額虧損,碧桂園總結了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受房地產行業(yè)整體經營不佳及疫情影響,開發(fā)業(yè)務結轉毛利率下降;二是面對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對存貨進行了較大額的減值計提;三是受美元升值影響,在2022年形成較大額的匯兌損失。

財報顯示,2022年碧桂園錄得對沖后的凈匯兌虧損約為83.79億元,而公司2021年凈匯兌收益為16.86億元。

此外,2020年至2022年,碧桂園的毛利率持續(xù)處于下降狀態(tài),分別是21.8%、17.74%和7.64%。

碧桂園表示,整體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收并購帶來的無形資產——合同及客戶關系及品牌等的攤銷成本增加。報告期內,銷售及營銷開支約4.38億元,較上一年度的3.38億元增加約29.7%。

銷售方面,2022年碧桂園權益銷售額為3569億元,雖然還在銷售額榜首,但同比2021年下跌36%。權益銷售額外,銷售面積也下降超過三成。

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1—3月房企權益銷售額榜單上,碧桂園已退出三甲,目前處于保利、萬科、中海之后,期內權益銷售額713億元。

常年占據(jù)行業(yè)第一的碧桂園,對于失去了冠軍寶座的心態(tài)較為平和。高層表示,比起規(guī)模,更要求銷售質量(如回款)、成本管控和管理效益。

巨額虧損、銷售跌出行業(yè)前三的情況下,各大證券公司紛紛下調了碧桂園的評級,包括摩根、華泰等等。二級市場上,碧桂園從2018年最高14港元/股的價格,一路下降,截至4月6日收盤,股價達2.050港元/股,市值為566.58億港元,股價蒸發(fā)超過85%,市值蒸發(fā)超過3200多億港元。

高周轉成雙刃劍去化承壓

碧桂園一向以快速開發(fā)、快速周轉、剛需價格為核心模式,在房地產高速增長周期中收獲巨大紅利。2017年,碧桂園以超過5500億元的合同銷售額登頂,此后一路高歌猛進,連續(xù)多年穩(wěn)居行業(yè)第一。

這種高周轉、快開發(fā)、低價格的模式是一把雙刃劍,拿地成本低,資金回籠快的同時,質量難言保障,交付維權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主要集中在偷工減料、降標簡配方面的問題。

艾普思大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對房企的投訴,碧桂園位列第一,投訴量高達1702起,同比增長61%。其中,關于碧桂園滲漏、開裂、物業(yè)及配套服務等投訴量分別為236起、119起、492起,均高于萬科A、綠地控股、融創(chuàng)中國、龍湖集團等其他房企。

此外,碧桂園此前通過高周轉模式重倉的三四五線城市出現(xiàn)嚴重的產能過剩。目前,碧桂園也在加速促銷去化,但從公開信息來看,其部分項目由于降價幅度過大,或被當?shù)卣型;或者所處位置不佳的項目,即便“骨折價”也難以提升成交量。

在2022年度工作會議上,碧桂園提出,重啟投資,要在一二線城市積極拿地。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碧桂園拿地權益金額僅60.9億元,其中三四線城市占比僅為33%,另外67%都給了一二線城市。

當下,房企都在通過提質增效、降低管理財務等各類成本,更大程度發(fā)揮人才的價值。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碧桂園的員工數(shù)量是69932人,上年同期為100705人。一年時間,碧桂園集團裁掉了30773人,裁員幅度為30.56%。

去家族化尋新增長點

“我沒覺得碧桂園是家族企業(yè)”,“我一直把自己定位為職業(yè)經理人”。

在近期舉辦的碧桂園2022年業(yè)績發(fā)布會上,正式接任董事會主席近1個月的楊惠妍首次亮相,就語出驚人。

她表示,長期以來,由于楊國強作為碧桂園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最大股東,有不少楊氏成員在公司內工作,因此,很多時候外界會認為碧桂園是一家有著家族風格的民營房企。

“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依賴社會上優(yōu)秀的人才,而不是家族,家族100年都出不了一個優(yōu)秀人才。”楊惠妍稱。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楊惠妍的非家族言論,在引發(fā)外界熱議的同時,卻掩蓋不了碧桂園陷入上市16年來首次虧損。

受任于危難之時,楊惠妍面臨的不僅是要努力保住地產主業(yè),還要尋找第二增長極。

楊惠妍為碧桂園規(guī)劃出第三條突圍路線:重歸一二線城市、代管代建、智能建造。

碧桂園表示,未來將土儲調整為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5:5的結構,并提升產品力匹配一二線的住房需求,而形成了長期扎根“小城鎮(zhèn)”慣性的碧桂園,能否重歸一二線城市,尚待市場驗證。

據(jù)管理層介紹,碧桂園布局代管代建市場超過七年,累計在管面積1300萬方,公司獲取5個項目,預計貨值85億。

楊惠妍在業(yè)績會上表示,碧桂園會全力將“智能建造”打造成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并帶動公司在代管代建的競爭中始終保持高核心競爭力。

碧桂園在公告中提及,“科技創(chuàng)新是時代發(fā)展的主題,公司向高科技企業(yè)轉型的決心無比堅定。”截至2023年1月底,公司組建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已有33款建筑機器人投入商業(yè)化應用,累計應用施工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zhàn)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