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正面臨炎熱高溫和幾十年來最嚴重能源供應危機的歐洲禍不單行。作為歐洲經濟“生命線”的萊茵河,眼下水位已經降低至接近斷航。而萊茵河連通德國和瑞士與歐洲最大海港荷蘭鹿特丹,這或許會導致大量貨品運輸面臨風險,加劇歐洲能源危機,進一步推高通脹。
水位告急
德國聯邦水路與航運管理局(WSV)數據顯示,當地時間8月2日,法蘭克福附近市鎮(zhèn)Kaub段的萊茵河官方統計水位降至23.6英尺(約60厘米),為至少二十年來歷年同期最低水位,上一次降至這一低位還是在2018年12月。
而且WSV預計,到本周六,Kaub段的萊茵河水位還將進一步降至18.5英寸。假如真降至那一水平,Kaub段距離駁船徹底無法航行僅相差2.5英寸。
對于最近萊茵河水位下降,船舶經紀公司Riverlake表示,為提升淺水河段的航行能力,萊茵河上游到鹿特丹之間的駁船貨運量已下降至貨運能力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能夠運往德國內陸地區(qū)的駁船只能有大約三成的運力可以利用。
數據顯示,當測量水位降至40厘米或以下時,載有商品的船舶駛過萊茵河Kaub段的經濟成本很高。2018年,萊茵河的水位曾下降到低于當前水平,導致企業(yè)關鍵材料大量斷供。據摩根大通估算,當年這一狀況導致德國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減少0.4%。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恐怕不是一個短期現象。德國國家氣象局(DWD)的氣象學家Andreas Friedrich認為,近期內形勢不會緩和,因為長期模型預計,干旱的狀況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持續(xù)。
能源顧問公司Facts Global Energy的歐洲石油業(yè)分析師Josh Folds預計,萊茵河水運若中斷,將迫使企業(yè)尋找替代的陸上運輸方式,比如鐵路和貨車運輸,加劇本已失控的運輸成本,F在將一些燃料運送到瑞士的成本超過每噸200歐元,至少是三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幾個月前僅為25歐元。
多條河流受影響
萊茵河是歐洲的中流砥柱,水量已經變得如此之少,以至于德國、荷蘭和羅馬尼亞的河流交通都陷入癱瘓。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2日報道,歐洲正面臨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旱情。南歐深受其害,德國、荷蘭、羅馬尼亞等中北部國家也未能幸免。
報道稱,意大利北部已經遭遇過去7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近幾個月的熱浪和創(chuàng)紀錄的氣溫以及許多地區(qū)前所未有的旱情,迫使意大利政府宣布五個地區(qū)進入緊急狀態(tài)。
最具戲劇性的景象出現在意大利最大河流波河全長652公里的河道。來自意大利國土和水資源保護部門的數據幾乎就像一份戰(zhàn)爭報告,其中指出“波河已經不復存在,由此將產生各種后果,尤其是環(huán)境方面的惡果”。
據了解,意大利有史以來從未記錄過像波河這樣的干涸情況。數據顯示,這條河流此前流量最低值出現在2006年7月,為每秒237立方米,而今年這一數字低于170立方米。
報道稱,法國也在今年7月創(chuàng)下了自1959年以來最干旱的紀錄,人們擔心8月的“三伏天”會更加艱難。
面對旱情惡化的風險,政府頒布了地方限制用水的法令。法國96個省中已有93個省發(fā)布干旱警報并頒布節(jié)約用水的限制措施。
與此同時,據英國氣象局稱,英格蘭南部和東部部分地區(qū)的降雨量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除了降雨不足之外,熱浪也席卷了這些國家。英格蘭7月氣溫首次突破40攝氏度。
通脹雪上加霜
媒體指出,內河航運負擔德國國內三分之一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運輸,占德國貨運總量的5%到10%,而內河航運中約80%都依靠萊茵河水運。重要水運樞紐Kaub的河段低水位可能激化歐洲能源危機,甚至刺激通脹進一步走高,促使歐洲央行更激進加息。
接下來,德國對于煤炭等燃料的需求預計將增加,從而加大運輸需求。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分析師Sabrina Kernbichler認為,由于煤炭市場緊張且萊茵河水位低,因此燃料難以交付,未來幾個月德國只有65%的煤炭產能可用。
周一,德國能源監(jiān)管機構聯邦網絡局宣布,位于下薩克森州霍恩哈默爾地區(qū)的梅爾魯姆煤炭發(fā)電廠即將重新連接至德國電網。受能源危機影響,德國聯邦政府7月14日頒布法令,允許部分已關閉的煤炭發(fā)電廠和石油發(fā)電廠重新投入使用至2023年4月,以節(jié)省天然氣。
然而,水位降低將推高運費,打擊供應商積極性,同時推高能源價格。能源供應商EnBW AG聲明稱,由于受到“生命線”低水位的限制,船舶必須減少載重才能在萊茵河航行,當船舶不能滿載時,需要更多的船舶來運輸相同數量的貨物。這導致運輸成本正在增加,推升燃煤電廠的運營成本。
德國貝倫伯格銀行的經濟學家Salomon Fiedler表示,萊茵河的低水位可能對德國經濟產生與2018年低水位類似的影響,當時,一些地方的水位降低到只有30厘米,使得大型貨駁無法通航。
不過,當前的情況與四年前略有不同,因為德國經濟目前已經走向衰退,可能會抑制工業(yè)生產,進而抑制對航運的需求。與此同時,疫情和地緣沖突帶來的供應鏈瓶頸正在導致德國工業(yè)企業(yè)庫存枯竭。
Fiedler還援引基爾研究所的分析稱,在每天水位低于78厘米閾值的一個月內,德國工業(yè)生產“比正常年份同期下降約1%”,而當月的低水位還會對次月的經濟活動產生延遲影響,從而使整體影響達到約1.5%。(北京商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