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為什么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瑞典央行史上最牛公關?

為什么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瑞典央行史上最牛公關?

2017-10-09 05:57:47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經濟學獎是唯一與諾貝爾基金會有關的“非諾貝爾獎”獎項,也是瑞典央行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公關。

1968年12月,瑞典國家銀行出其不意,與諾貝爾基金會合作設立了一個“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這一年是該央行成立300周年,瑞典央行是全球最古老的央行,于1668年成立。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由來

上世紀60年代,瑞典的銀行和金融界都在為“自由市場”經濟改革而奔波,希望政府放松監(jiān)管。銀行家們內心騷動,希望可以擺脫監(jiān)管,自由放飛。

此時如果可以讓“經濟科學”成為一項更有權威性的“科學”,自然會增加央行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有利于銀行家游說政府和公眾?蓱{空塞來一個諾獎,諾貝爾家族十分氣惱,他們覺得此獎與阿爾弗萊德·諾貝爾本人的的遺愿不僅不搭,甚至有點相違。無奈諾貝爾基金會很喜歡設立經濟學獎的想法——他們收了央行的捐款。最終,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全稱被定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和諾貝爾的遺產沒什么關系,經濟學獎的獎金來自瑞典央行的捐款。2006年以來,瑞典央行還會每年額外給諾貝爾基金會大概650萬瑞典克朗,用于與評獎相關的管理開支。

除此之外,“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提名流程、評選標準以及頒獎儀式和真正的諾貝爾獎相仿,也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負責頒發(fā)。從1969年首次頒獎,該獎幾乎成了一個“名正言順”的諾貝爾獎項。

經濟學獎也是唯一與諾貝爾基金會有關的“非諾貝爾獎”獎項。這大概是瑞典央行史上最具創(chuàng)意,也最為成功的一次公關行動,不僅一定程度助力了瑞典銀行家們謀取央行獨立的行動,甚至之后帶動了西方社會主導經濟學思維的全面轉型。

諾貝爾經濟學獎帶動新思潮傳播

與經濟學獎設立同期,在經濟學界蟄伏多年的“新自由主義”強調大政府弊端,主張縮小政府職能,最好局限為保護公民生命及財產權。該理論代表人物就是之后獲獎的哈耶克和弗里德曼。

哈耶克曾指責過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的銀行體系是一切經濟問題的始作俑者。他于1944年發(fā)布《通往奴役之路》(Road to Serfdom),1974年獲獎后此書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之后 “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就曾拿著這本書對公眾喊話,稱“這就是我們所相信的”。

兩年后獲獎的弗里德曼最著名的則是貨幣理論。弗里德曼提出的“貨幣主義(Monetarism)”核心命題為:通貨膨脹的原因就是貨幣發(fā)行過剩。政府的角色是通過央行調控在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數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預其他的經濟活動。

該理論剛提出的時候并沒有太多影響,直到獲得經濟學獎,并得到一個重量級粉絲的青睞——撒切爾夫人。

當時,全球的經濟都陷入了滯脹,政府干預手段失靈,凱恩斯主義和福利國家思維受到挑戰(zhàn)。上世紀80年代初,撒切爾在英國采用了貨幣主義政策,英國經濟成功復蘇,貨幣主義政策開始受到各國的重視,各國央行政策開始向貨幣主義偏轉,取代了以政府干預為核心的凱恩斯主義的地位。

“諾貝爾經濟學獎”,讓原本并不被主流認可的經濟理論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支持。這一理論也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應用于控制貨幣供給,也許是巧合,美國很快進入了一輪經濟衰退,失業(yè)率翻番。事實證明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二者的聯系并不可靠。

當然,這都是后話了,凱恩斯主義大勢已去。

(本報綜合)

諾貝爾獎金怎么花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最早在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9日上午11點45分(北京時間下午5點30分)公布。

1901年首次頒獎,根據諾貝爾當初的遺愿: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但此后獎金數額開始縮水,到1923年出現了史上最低的諾貝爾獎金,僅為114935瑞典克朗,只有第一屆的76.23%。隨著戰(zhàn)爭與和平,諾獎金額也時漲時跌,直到1991年,諾獎金額才飚升至600萬瑞典克朗。此后連年上升,到2001年已經上漲到1000萬瑞典克朗,并一直維持到2011年。2012年諾貝爾獎金又下調至800萬瑞典克朗。直到2017年,才上調至900萬瑞典克朗。

諾獎獎金怎么花

9月14日諾貝爾基金會開會決定,2017年諾貝爾獎每個獎項的獎金將達到900萬瑞郎(約合100萬美元,738萬人民幣)。

諾貝爾獎項所給予的學術價值肯定無法用價格衡量,而給予獲獎者的140萬美元現金獎勵也反映了諾貝爾獎的含金量。2004年,奧地利作家Elfriede Jelinek獲獎后被問到獲得諾獎意味著什么時,Elfriede Jelinek稍作停頓后回答道,意味著財務獨立。

諾貝爾基金會的執(zhí)行董事Lars Heikensten稱,諾獎得主對獎金的支配沒有明顯趨勢,“這取決于他們所在國家和獲獎前的個人財務狀況!

諾獎獲獎者大多在業(yè)內聲名顯赫,但其財富數量和中產階級卻不見得有天壤之別,所以諾獎獎金也經常被用作買車,還房貸或者做儲蓄之用。

買房 建教堂 另立獎項

房地產是一個熱門選擇,2001年諾獎物流學獎得主之一麻省理工大學的Wolfgang Ketterle就表示,自己用諾獎獎金買了一棟房子,為孩子交了學費。擁有美國國籍的Ketterle,其獎金的一半交了稅,“真正能支配的沒有多少!1993年諾貝爾醫(yī)學獎得主Phillip Sharp同樣鐘情地產,用獎金購置一棟已有100年歷史的住宅。

而同在麻省理工大學的1985年經濟學獎得主Franco Modigliani在得獎后曾說不會用作奢侈消費,而這位意大利裔經濟學家最終用獎金買了一艘帆船。

除了個人消費外,也有科學家用諾獎獎金修建教堂,或者新建立另外的獎項。洛克菲勒大學的Gunter Blobel在贏得了1999年諾貝爾醫(yī)學獎后,將獎金全款捐出,在德國小鎮(zhèn)Dresden修建教堂。1945年,Blobel親眼看到Dresden鎮(zhèn)的德累斯頓圣母教堂在德累斯頓轟炸中被摧毀。

洛克菲勒大學的Paul Greengard在2000年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后,自創(chuàng)Pearl Meister Greengard獎項,該獎項只頒給女性科學家。Greengard稱,“哪怕是在最高學術界,對女性的歧視還是比比皆是。”

諾獎帶來的“小便利”

諾貝爾獎給獲獎者帶來的不僅是國際學術認可,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獎杯的榮譽、可觀的收入,還有旁人意想不到的“小便利”。

在寸土寸金的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校園里擁有專屬停車位,是諾獎得主才有的“特權”。伯克利的諾獎停車位傳統可以追溯到1980年,當年,波蘭裔詩人Czeslaw Milosz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后,向學校申請了停車位,從那時起,獎勵諾獎得主一個便利的永久停車位就成了這所學校的傳統。

同在加州的舊金山大學和美國其他地區(qū)的高校,如伊利諾伊香檳分校,也紛紛效仿,在這些學校,用亮藍色標注出的“Reserved for NL(NL是Nobel Laureates,諾貝爾獎得主的簡稱)”便是諾獎得主的專屬停車位。

這對美國高校來說,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雖然伯克利等高校一個月的停車費僅幾十美元到上百美元不等,但是找停車位是極其令人頭疼的事情。一位伯克利大學的教授幽默地說,我曾經實在找不到車位,看到NL車位沒有車而停過去,結果吃了罰單。

授獎典禮上的興奮隨著時間淡去,獎金成為了銀行里的一個數字,不計其數的慶功派對曲終人散,Czeslaw Milosz說,永久停車位是關于諾獎最令他滿意的事情。

(本報綜合)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zhàn)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