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以歷史的眼光打造城市建筑

以歷史的眼光打造城市建筑

2014-04-08 01:43:36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評論員熊志

4日,浙江奉化市一幢只有20年歷史的居民樓突然倒塌。同時引起注意的,是上世紀80年代后,我國各地城市化建設提速,大批樓房密集建成。如今,許多樓房的建設年齡已經陸續(xù)達到20年、30年。有人擔憂,一些城市良莠不齊的建筑進入“質量報復周期”。

奉化市居民樓坍塌事故還在調查中,同時相關爭議接踵而至,比如過渡安置和補償標準等等,相信這些問題都會在接下來獲得妥善處理。不過,當奉化市塌樓事故將舊房質量危機提上議程時,需要及時回應并解決的,還有人們對其他諸多類似舊房質量的擔憂。

頃刻之間,化為齏粉,此次事故樓房由此被定性為“粉碎性倒塌”。除此之外,它引發(fā)巨大關注的原因還在于,一段時間以來,類似“80后”“90后”舊式居民住宅,已經多次成為房屋倒塌事故中的主角,“質量報復周期”似乎不是空穴來風。隨著時間推移,一批建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且質量存在瑕疵的舊式樓房都將步入“衰老期”,以前未暴露出來的質量危機將逐漸凸顯。如何應對這種風險將是擺在眼前的重要難題。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這些誕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式居民樓,還面臨著責任主體追溯困難的現實。由于處在改革開放、城市化起步以及房改肇始的時間窗口,房屋的產權并不明確,由此衍生出來的不僅僅是類似于奉化市塌樓事故中的補償標準問題,還有安全檢測、維修的成本分擔等問題。這批房屋恰恰又是在規(guī)范標準體系缺失的前提下建成,技術、資金、設計都有欠缺。在城市化拆遷改造中保留下來的舊式房屋中,有不少在產權與質量上存在雙重瑕疵。

按照《民用建筑設計通則》的規(guī)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為50年到100年,但這類建成于特殊時間階段快餐式的建筑,往往只有二三十年的壽命。現在強調舊式房屋的風險防范,一定程度上是在償還歷史欠賬。短期來看,在香港等地實施的比較成熟的強制驗樓計劃,或可為復雜的房屋質量風險預防機制的完善提供必要經驗;長期來看,卻還需要以一種歷史的眼光來打造城市建筑。這是因為,塌樓事故暴露出的房屋建設標準體系缺失之外,房屋壽命所面臨的挑戰(zhàn)還有地方城市化導致的規(guī)劃變更,而上述兩者,都指向建筑的理念問題。

在不少國家,有百年歷史的建筑物層出不窮,比如,英國建筑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則是74年。這些國家一樣經歷了城市的變遷,但很多經典的建筑物保留下來,而且這些帶著歷史滄桑感的建筑在質量上很少讓人擔憂。它和這些國家拒絕快餐化的城市建設,以歷史的長遠眼光來構建城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建筑物的歷史感,對應著對質量和安全不容褻瀆的縝密設計,以及對城市時間厚度和歷史底蘊的追求。當然,在它背后,是明確的房屋產權意識以及發(fā)達的市場經濟之下一套優(yōu)秀的建筑標準體系。

中國的城市化已進入新的節(jié)點,以前行進的誤區(qū)逐漸克服。建筑壽命普遍不長,不能說和這種誤區(qū)沒有關系。當下除了對舊式房屋質量的擔憂外,現代化的都市缺乏歷史底蘊和人文厚度的質疑同樣十分強烈。城市建筑的時間長度及其安全系數,可以說都與打造城市建筑、推進城市化的歷史眼光息息相關。歷史的眼光意味著一種基本責任,一套完善的體系,一種對得起子孫后代的建筑理念,而建筑理念的這種堅守,帶來的將不只是安全。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zhàn)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