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 不妨多幾個角度看待學者的“雷語”

不妨多幾個角度看待學者的“雷語”

2013-10-03 11:19:44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房價、養(yǎng)老等都是當今社會敏感的熱點問題,近來,少數(shù)經濟學者不時就這些問題發(fā)出雷人之語:“北京房價要漲到80萬元/平方米”、“房價漲到頂就沒人投機了”、“延遲發(fā)養(yǎng)老金,期間男的可以去養(yǎng)老院做園丁,女的給老人洗衣服做點編織”……這些論調令人驚愕,并引爆網絡,人們不禁要問:這些學者為何好發(fā)雷人之語?

是啊,學者為何愛發(fā)雷人之語呢?一般的分析有三:一是為個人出名,所以在公眾關心的問題上出狂言,能引起大家關注,博人眼球;二是有些專家學者疏于系統(tǒng)深入的學術研究,只求語不驚人死不休;三是某些專家被利益集團利用,在某些時候充當了它們的代言人。

確實某些學者在說話時好發(fā)雷人之語,是出于其上的某個原因,或條條占滿。我們只能說,一,除能力外,學者過于“專業(yè)化”、“學院化”,談論公共問題時難以把握平衡。比如面對惡性殺人案件,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只看到了“彈鋼琴殺人法”,不及其余,而公眾還需要是非、對錯或善惡等等倫理評價,學者無法滿足;二,學者喪失了超越性的公共良知或學術良知,變成某些利益集團的吹鼓手。

做吹鼓手,在學術圈里,聲名口碑定然要打折扣。任何一個圈子,都有“行業(yè)標準”,要說學術圈里毫無是非,全不講學術良知,我不相信。

既有公共良知,又有學術良知的學者,發(fā)雷人之語,問題不完全出在學者身上。作為學者如果講不出一點有新意的話,拿不出一點有新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所思所言,跟我們這些門外漢一樣,就白讀了這么多書。學者,尤其是走在某一學科前沿的學者,就應該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而一旦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就有可能是駭人之語。

新《勞動合同法》出臺時,學者發(fā)雷人之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名譽院長劉吉說:許多企業(yè)之所以關門,并不是因為金融風暴,而是由于新《勞動合同法》,他們的直接成本提高了20%至30%。經濟學家張維迎也對新《勞動合同法》持批評態(tài)度,他認為,該法損害的是工人階級的利益,因為它讓工人找工作更難了,而不是更容易了。

這同樣遭到網民一致的抨擊。之前我也覺得學者成了“御用一族”,維護資本家的利益,口不擇言?墒亲x了一點經濟學后,我發(fā)現(xiàn)兩位學者所講,只是經濟學里的基本常識,最低工資標準由政府定價,會減少企業(yè)對勞動的需求量和產量擴張,引起過剩勞動供給的失業(yè)。

這讓我重新審視學者的雷人之語,是因為學者的見解超出了我們的專業(yè)、知識范圍而成為“雷語”,還是確實嘩眾取寵,口無遮攔?有一點是肯定的,跨界的指手畫腳,會鬧出外行的笑話,但學者從自己的專業(yè)去解釋公共問題,這本身是件好事。專業(yè)化解讀,不容易為公眾所接受而成為“雷語”。但它至少提供了一個看待事物的角度,而且是專業(yè)的。當所有的角度綜合起來,我們才能完整地理解一個事物,而學者并不具有,也不負有完整地解釋一個復雜的公共問題的責任。

學者的雷人之語,除非涉嫌人身攻擊等違法行為,要么在專業(yè)探討的范疇,要么在言論自由的范疇,引發(fā)了熱議,提升社會認識,也是好事。對此,我們可以秉持“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的原則,寬容學者的雷語,說不準就是思想的火花。

當所有的角度綜合起來,我們才能完整地理解一個事物,而學者并不具有,也不負有完整地解釋一個復雜的公共問題的責任。

■特約評論員 西越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zhàn)略合作伙伴